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57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279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罗毅  邓琼飞  杨昆  杨扬  商春雪  喻臻钰 《环境科学》2018,39(7):3003-3013
近20年来PM_(2.5)污染严重制约了中国可持续发展.长时间序列历史监测数据的缺失阻碍了相关研究.为此,本文以四大典型区域2013~2016年的PM_(2.5)浓度监测值和2000~2016年MODIS AOD数据、边界层高度、温度等气象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将反向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回归机两种算法相结合,构建组合模拟模型,并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技术实现近20年来PM_(2.5)浓度历史变化过程的情景再现.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模型具有较低的误差和更高的泛化能力;时空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京津冀和东三省PM_(2.5)浓度持续增长,珠三角PM_(2.5)浓度缓慢下降,3个研究区PM_(2.5)污染范围呈扩大趋势,长三角PM_(2.5)浓度值及污染范围基本保持稳定.2012年4个研究区PM_(2.5)浓度值降低且污染范围缩小,但2013~2016年PM_(2.5)浓度略微上升后又下降,高污染范围缩小,这与国家采取PM_(2.5)区域联防等治理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42.
邯郸市黑碳气溶胶浓度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3年3月—2017年2月邯郸市河北工程大学站点的黑碳气溶胶、PM2.5、大气污染物的小时浓度数据及常规气象数据,对邯郸市黑碳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年来邯郸市黑碳浓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与2013年相比,2014—2016年黑碳气溶胶浓度分别下降了5%、16%、24%;邯郸市黑碳气溶胶浓度的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冬季黑碳气溶胶浓度最高,秋季次之,春夏两季最低,其中,冬季平均浓度分别是春、夏、秋季的2.07、2.77、1.49倍;其日变化呈单峰单谷状,且4个季节的日变化趋势相同,峰值均出现在6:00—8:00,谷值均出现在14:00—15:00.黑碳与PM2.5的相关系数r为0.860,相关性显著,说明黑碳气溶胶和PM2.5的来源大部分是一致的;风速和风向对黑碳气溶胶浓度也有影响,黑碳气溶胶浓度随风速增加而降低;4个季节高频风向为南-西南方向,且该风向下黑碳气溶胶浓度均较高,冬季南-西南风向下的黑碳浓度最高;应用后向轨迹对研究时段内4段重污染期间的气流轨迹进行模拟发现,邯郸市黑碳气溶胶浓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是本地源排放和近距离传输,远距离传输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43.
长三角地区2015年大气重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2015年长三角地区129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及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结合气象资料和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探究长三角地区大气重污染的时间变化和空间集聚特征,并深入分析气象条件和区域传输对重污染过程发生和维持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年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平均出现AQI超过200的重污染天气共8 d,重污染频率为2.01%,PM2.5作为首要污染物出现频次最多.从时间变化看,重污染主要分布在1月和12月;从空间分布看,北部地区重污染相比南部地区更为严重,徐州和常州市出现频率最高.选取典型重污染过程1月9—11日(纬向扩散型)、1月24—26日(经向扩散型)和12月20—26日(两种模式相结合的重污染天气)进行成因分析,发现长三角地区重污染天气主要受到西北风向、低风速、高湿度和逆温层的影响,导致大气污染物积累且不易扩散.基于HYSPLIT的大气传输轨迹及频率分布表明,来自西北方向的气流对江苏北部地区的污染输送特征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4.
中山市旱季霾特征及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观测数据、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以及WRF-CMAQ模式对中山市旱季霾特征进行模拟分析.中山市霾污染的天气形势以大陆高压型为主.当相对湿度在71%~90%时,气溶胶浓度和能见度的负相关性最显著,且当能见度减小到5 km以下时,PM_(2.5)浓度的大幅减小才能使能见度略有好转.最有可能引起中山发生霾天气的两条污染带,一条是沿中山至湖南南部,另一条是沿中山到粤东地区.WRF-CMAQ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2014年1月份中山PM_(2.5)浓度、能见度的变化趋势以及广东省区域内灰霾的污染过程.在气溶胶质量权重及消光贡献中,硫酸盐的比重最高,在高相对湿度下,二次气溶胶的消光权重超过80%.通过中山PM_(2.5)过程分析发现,在霾过程,无冷空气时PM_(2.5)主要来自气溶胶反应、排放源和水平平流,贡献率分别为35%、15%和10%,有冷空气时水平平流的贡献最大,达37%;在清洁过程,无冷空气时气溶胶主要靠水平平流和干沉降清除,贡献率分别为-39%和-14%,有冷空气时清除以水平平流和垂直对流、扩散为主,贡献率分别为-29%和-25%,说明不同天气条件下霾的污染和清洁机制有着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45.
利用2013年5月20日-6月20日成都市区7个环境质量监测站点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SO2、NO2、CO和臭氧的实测资料及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成都举办财富全球论坛期间及前后的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市政府采取交通管制措施,使机动车尾气排放的NO2浓度与财富论坛前后相比降幅达27.2%;财富论坛期间臭氧前体物质浓度的降低,使地面臭氧日均浓度在相同太阳日辐射值下与财富论坛前后相比较低;对城区扬尘控制和周边重污染企业限产停产,分别对PM10和SO2的排放起到了明显的削减作用;后向轨迹分析表明市区SO2浓度累积与来自东南部低空的气团有关.当相对湿度小于60%时颗粒物容易吸湿增长,而当相对湿度大于60%时降雨概率增大,颗粒物容易被清除.综合分析,成都市区财富论坛期间空气质量改善是政府减排举措的有效实施和较好的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6.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差距状况以及经济低谷地区的崛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我国是区域发展差异巨大的大国之一,存在着多种尺度的区域发展差异。从中小尺工区域差异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内部发展差距扩大趋势有其影响,可以看出,东部沿海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经济相对落后的低谷地区。沿海经济低谷地区分布相对集中于香港--珠江三角洲、上海-长江三角洲、京津唐-环渤海三个经济隆起带之间,处于省际交界处。按照类型可以分为黄泛平原区、丘陵山区和沿海库区。东部经济低谷地区区位条件相对比较落后,交通可达性较差,产业结构单一,城市化水平发展严重滞后,社会经济发展比较缓慢,这些不利因素制约着该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根据崛起机制和途径,低谷地区发展呵以分为资源转换型、非国有经济推动型和外资推动型。建议国家修筑贯穿沿海经济低谷地区的东部沿海铁路大通道,降低沿海经济低谷地区设定标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特殊贫困地区实行特殊优惠政策,从而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7.
In April 1998, two intense dust storms were generated in CentralAsia and transported eastward across East Asia (15 and 19 April).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Hong Kong (HK) aerosols during the dust storms. During the 15 Aprildust storm, hourly respiratory suspended particles (RSP)(particle diameter smaller than 10 m) concentrationsmonitored at 7 sites in Hong Kong reached the peak valuessynchronously between 9 and 11 a.m. on 17 April, in which thehighest concentration was 267 g m-3. Analysis ofthe RSP samples showed that concentrations of crustalelements (Ba, Ca, Cd, Cr, Fe, Mg, K+) and anthropogenicspecies (As, Ni, Pb, Zn, NH4 +, NO3 -,SO4 2- and total carbon) were substantiallyenhanced. Enhancement of these species was more than afactor of 2 to 14 relative to the non dust period. The totalcarbon content was high, at 59 g m-3 (notincluding carbonate), and the enrichment factors of Asand Pb on 17 April were 122 and 117, respectively. Thisimplied that anthropogenic materials together with mineraldust were transported to HK from Mainland China. Based onmaterial balance calculations, mineral dust contributed41% to the observed RSP mass on 17 April, which was 2 times thatof the nondust sample (22%). From the 5-day backwardtrajectory analysis, this storm was transported directlyfrom Northwest China to HK. However, there was nocorresponding observation for the 19 April dust stormaerosol. Consequently, 15 April storm had stronger impact onHK's atmosphere than 19 April storm. Compared to the HK AirQuality Objective, 15 April dust storm did not cause seriousair pollution in HK.  相似文献   
48.
The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trace elements and major ions measuredin the Uluda and Bursa aerosols were investigated to assess size distributions,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sources and source regions affecting the composition of aerosols in Uluda and Bursa. A total of 81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two sites, one in Bursa city and another in the Uluda Mountain during two sampling campaigns. Daily samples were collected using a high volume sampler on Whatman 41 cellulose filters in Uluda, while three days interva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Bursa using an automatic dichotomous sampler on PTFE Teflon filters. Samples were analysed for 15 trace and heavy metals (Al, Fe, Ba, Na, Mg, K, Mn, Ca, Cu), (V, Pb, Cd, Cr, Ni, Zn), and 4 major ions (SO4 2-, NO3 -, Cl-), (NH4 +) using ICP-AES, GFAAS, HPLC and UV/VIS Spectrophotometer,respectively. In general, concentrations of the metals measured inUluda aerosols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Bursa. The concentrations of crustal elements were higher in summer than winter, while anthropogenic elements had higher concentrations in winter than summer. Most of the mass of crustal elements was concentrated in the coarse mode while the mass of the heavy metals was concentrated in the fine mode. Factor analysis revealed four factors with sources including crustal, industrial and combustion. Back trajectory calculation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long range contributions. These calculations showed that contributions were mostly from European countries, former Soviet Union countries, Black Sea and North Africa.  相似文献   
49.
为了研究来自不同方向的沙尘暴对和田绿洲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本文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和NCEP的GDAS全球气象要素数据,将和田绿洲西北部的墨玉县城作为模拟受点(37.26°N,79.72°E),计算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发生的每一次沙尘天气期间逐日18:00(世界时)36 h后向气流轨迹,轨迹计算起始高度设置为500 m,并结合相应的PM2.5、PM10、SO2、NO2、CO、O3浓度监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研究抵达该地区的沙尘暴的主要移动轨迹和污染物输送路径.同时,运用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法(PSCF)和权重污染轨迹分析法,分析了沙尘暴期间不同气流轨迹对墨玉县污染物浓度的影响,识别大气污染物的潜在源区,揭示不同源区对污染物浓度的贡献差异.结果表明,影响和田绿洲(墨玉县)的沙尘暴主要来自西北(WN)、北(N)、东北(EN)和东(E)4个方向;其中,来自东部的沙尘天气频率最高(60.2%),但主要以浮尘天气为主;扬沙和强沙尘暴主要来自西部方向,54.48%的强沙尘暴和38.53%的扬沙来自西和西北方向.不同沙尘源区和不同传输路径上的沙尘气溶胶对和田绿洲大气环境的影响不一样.沙尘天气期间,大气PM2.5和PM10的平均浓度相当于无沙尘天气期间的3~5倍,但对SO2、NO2、CO、O3质量浓度的影响不大;由西向东和由北向南的沙尘暴对墨玉县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贡献率最大;由东向西的沙尘暴由于路过和田市和洛浦县等工业污染源区,此簇沙尘暴气团将该区域SO2、NO2、CO等污染颗粒携带到墨玉县,因此,东-东南(E-ES)方向的沙尘暴对SO2、NO2、CO的贡献率分别为15.56%、20.55%和21.57%.本文定量印证了沙尘暴对和田绿洲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可为绿洲区沙尘暴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利用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重庆市主城区17个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站24 h自动连续采样的二氧化氮(NO_2)浓度小时数据,探讨九个主城区大气中NO_2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气象参数之间的关系和气团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主城区大气NO_2浓度全年北碚区达标率较高(76.16%),渝中区达标率低(3.84%),日均浓度呈夏季前下降、夏季后上升的趋势;月均浓度表现为冬季月份浓度高,其次为春季、秋季和夏季月份;周六、周日、周一和周二的浓度均值较高,周三、周四和周五的较低;小时浓度基本呈5:00~11:00和16:00~20:00上升、其余时间段下降的变化趋势;大气NO_2浓度空间分布差异显著,西北地区(北碚)大气NO_2浓度偏低、渝中区及其附近区域浓度偏高。影响大气中的NO_2浓度的主要气象因素有:气温、降水量、气压、日照和相对湿度;四季气流输送中,春冬季气流轨迹相似,主要源自西部、西北部气流,春季气流轨迹的ρ(NO_2)最高,夏季最低。研究结果可为今后重庆市大气的治理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